10月2日中午,正值国庆假期,我院急诊科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救援。
当日上午,患有多年慢阻肺的张爷爷(化名)在家中享用午餐时,因吞咽功能减退,一颗鹌鹑蛋误入气道导致窒息,瞬间意识丧失。家属立即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抢救,虽恢复意识,但老人仍出现严重胸闷、气促、喘息等症状,随即被送往我院急诊。
急诊科接诊后迅速启动绿色通道,胸部CT结果显示“右侧中间干支气管腔内异常密度影,完全阻塞管腔”,患者血氧持续下降,病情危急。接到急诊科电话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介入组副主任医师年英和护士王丽敏立刻赶到支气管镜室。此时患者血氧已降至危险水平,医疗团队迅速开通双路高流量氧疗维持生命体征的同时,准备紧急支气管镜手术。
术中探查发现,患者右肺中间段支气管被大量脓性分泌物完全堵塞,这正是导致呼吸衰竭的关键原因。年英精准操作支气管镜,彻底清除分泌物,使气道恢复通畅。术后患者血氧快速回升,呼吸困难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高龄慢阻肺患者气道防御功能极差,窒息后易继发感染和分泌物潴留,必须争分夺秒解除梗阻。”年英介绍,“此次抢救成功得益于家属急救意识强、急诊多学科协作和支气管镜技术优势三个关键方面。慢阻肺、脑卒中等患者属吞咽困难高危人群,应避免食用粘稠、带核食物,用餐时保持坐位,细嚼慢咽,家属须掌握海姆立克法等急救技能。”
目前,张爷爷已转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普通病房进一步治疗。此次抢救展现了我院应急救治体系的高效性,更彰显了医务人员“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每时每刻都在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健康防线。
来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