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融合”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发布时间:2025-07-28 浏览次数:56

【字体: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党建不仅是凝心聚力的“红色引擎”,更是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近年来,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主动探索“五大融合”工作法,将党建工作向“融合化”“实效化”推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转化为推动医院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动能。

  一、引领式融合:党建引领发展方向,党委把好“总航舵”

  医院党委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医院发展的全过程,突出党委在医院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一是明确办院方向,将党建工作写入医院章程,夯实制度根基;二是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书记和院长既分工明确、又相互支持,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协同运行的良性互动。

image.png

  在医院重大决策中,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作用,把党的领导作用体现在改革发展的每一项决策部署中。这正是“十五字方针”中新增六字 “促改革、做决策”的深意体现,标志着党建与业务实现了最高层级的深度融合。

image.png

  此外,医院党委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贯彻“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工作方针,把党委会、书办会、院长办公会等议事决策机制有机统一,实现科学民主决策。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也成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重要途径。凡医院重大决策,党委都会通过中心组集体学习的方式,提前分析研判、形成共识,为推动落实打牢思想基础。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医院党委创新构建“党支部引领科室”的纵向管理模式,将组织体系从“以科室为单位”转向“以支部为核心”,筑牢根基、提升效能。“党建查房”机制覆盖全院各支部,重点查评“一岗双责”落实情况,打通党建工作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二、植入式融合:组织体系嵌入业务链条,支部成为“主力军”

  围绕“党务+业务”双融合目标,医院党委在组织架构上进行了大胆创新。2024年,医院成立党总支,总支委员会全程参与医院及科室重大事务,实现组织嵌入,与业务流程无缝对接。

image.png

  建立推行“核心组制度”,由党支部书记、党员骨干、业务骨干组成临床科室“核心组”,对人才引进、设备配置、职称晋升、薪酬分配等“三重一大”事项共同研究决策。这一做法打破了科室主任“一言堂”的旧有模式,党支部在科室治理中扛起主责,真正实现了“支部建在科室上、作用融在业务中”。

  在“品牌建设专项行动”中,医院广泛开展“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打造具有学科特色和精神标识的基层党建阵地,强化支部引领、队伍建设和廉政监督“三位一体”发展格局。

image.png

全国公立医院临床标杆党支部  肾内科党支部

image.png

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  核医学科党支部

image.png

自治区高校工委最强党支部  党政管理第一党支部

  以“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为抓手,医院纪委牵头,党委统筹推进专项整治行动,围绕红包回扣、医德医风、服务流程等十项重点问题,发现问题43项,推动整改完成19项,形成“党委书记+纪委+分管领导+责任科室+督查组”的五级联动体系,实现发现问题、推动整改、制度固化的闭环管理。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在党建监督推动下,服务效率实现不断跃升。预住院流程优化、门诊无痛胃肠镜诊疗流程压缩至“四步一站式”完成等惠民政策的改进,得到患者广泛好评。

  三、渗透式融合:用党建理念涵养队伍,筑牢思想根基

  思想引领是医院文化之魂。医院党委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党风政风行风教育渗透到职工培训、岗位管理和干部选拔的全过程。

image.png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实行“党员+骨干”双培养机制,强化对重点岗位、关键岗位人员的政治把关和价值塑造,确保每一位“关键少数”都政治过硬、业务过硬。

  在干部体系建设方面,医院近年推动设立“学科主任—亚专业主任—病区主任”三级管理体系,实行学科带头人遴选聘任制度,增强专业治理力与团队协作力。

  同时,医院大力推进“人才航行”系列工程,构建“全周期、全链条、全维度”的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四、覆盖式融合:打造文化矩阵,让“软实力”变成“硬支撑”

  医院党委深度挖掘“向人民奔赴”的附院理念,以文化为媒、党建为魂,全力打造“覆盖式”融合场景。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以全国首个医学叙事人文艺术空间为起点,形成处处是课堂、人人受教育的文化氛围;以志愿服务擦亮“北疆白玉兰·医疗乌兰牧骑”党建品牌,健康护航2400公里边防线,服务患者超2000人,把传承红色精神的温度送进千家万户。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十一大中心”建设全面推进,以心脏、神经、消化、移植四大医学中心为代表,打造疑难杂症多学科联合诊疗平台,让患者看病“少跑腿、早确诊”。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不仅如此,党委聚焦医务人员幸福指数,持续优化办公、值班、休息空间,成立职工服务中心,出台动态绩效分配机制,打造“幸福附院”,让医者安心从业、乐于奉献。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附院沃土更是“榜样辈出”:百岁老党员崔树德讲党课、唱红歌;三援非洲牺牲的“白求恩式”好医生贺希格;刘瑞教授首创的“手足并用教学法”已在全球推广;坚守产房迎接万名婴儿降生的“草原妈妈”其木格……他们用毕生的追求诠释了“向人民奔赴”的职业信仰,成为医院党建文化的生动注脚。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五、双促式融合:高质量党建与高质量发展互为支撑、共促共进

  “双促式融合”是“五大融合”的逻辑闭环——高质量党建引领医院发展,高质量发展又滋养党建提升。两者之间形成“结构嵌套、路径贯通、成效协同”的共赢格局。

image.png

  医院党委在推进各项改革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做到方向不偏、机制不乱、保障有力;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又不断激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建工作真正“立得住、沉下去、活起来”。

image.png

  医院高质量发展打造了党建工作的“人才反哺机制” 医院业务的壮大带动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青年骨干、临床专家的成长,而他们也逐渐成为党组织的新鲜血液。医院党委坚持在学术梯队、重点实验室、临床一线中发展党员、培养干部,推动“技术骨干+党员身份+组织担当”三位一体模式常态化,让党建工作站在了人才高地上开展。同时,医院着力培育“党建+科研”“党建+教学”“党建+管理”的复合型党务人才队伍,让党建组织力真正长在一线、强在支部、活在业务。

  医院服务模式变革不断优化了患者体验。这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也促进了党建成效的“患者化表达”,让支部活动、党员服务、组织温度都更加贴近群众需求。医院党委在门诊大厅设立党员示范岗、青年文明号服务岗、工人先锋号科普基地,以岗位服务为载体,将党组织和党员真正派驻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实现了服务在阵地上延伸、党建在一线中闪光。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党建强则医院强,融合深则发展稳

  医院党建工作不是孤立存在的一块“自留地”,而是贯穿医院每一个“神经末梢”的主心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将持续以“五大融合”为抓手,深化党建与业务“双轮驱动”,不断构建更加科学高效、富有温度的发展体系,让党旗飘扬在医院发展的最前沿,把组织的关爱送到患者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去。

  向人民奔赴——是我们永不改变的方向.

来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