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系统疾病诊疗中心始终秉承“精医厚德 求实创新”的核心理念,通过亚专业精细化发展、多学科协同创新模式,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已建设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神经疾病诊疗中心。
中心业务覆盖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包含6个治疗病区、262张床位(26张重症NICU床位)。医生74人,“草原英才”团队2个,“草原英才”4人,二级教授4人,高级职称46人,博士后2人,博士2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0人。
中心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国家卫健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士工作站、中国罕见病联盟-区域中心单位、中华医学会-神经脊髓病变共建单位、北京协和医院-垂体疾病创新诊疗中心-内蒙古中心、中国脑血管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唯一建设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神经系统疾病-区域医疗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神经系统疾病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内蒙古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内蒙古神经外科专科联盟牵头单位、内蒙古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主委单位及内蒙古医学会罕见病学会-主委单位。
临床诊疗提质增效
打造区域诊疗新高地
神经系统多学科诊疗中心以医疗为核心,采用“亚专业协同驱动”模式谋发展。在急、危、重症救治方面重点发力,近年DRGs病例组合指数(CMI)达1.53,2024年门、急诊量突破11万人次。中心深耕专病精细化管理,神经内科细分为10个亚专业,神经外科细分为6个亚专业,2024年增设脑血管专病门诊、帕金森病门诊、认知障碍等特色门诊。同时,积极开展多学科协作诊疗,显著提升急、危、重症救治效果,在中国医院影响力排名中,神经外科位列第13位,神经内科位列第24位。
中心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合作交流,助力提升医疗水平与影响力。中心配备移动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复合手术室DSA)等国际先进医疗设备,为疾病精准诊断与有效治疗提供坚实保障。2024年,完成神经外科手术2000余例,其中四级手术1300余例,同年参与国际平台外科复合手术在线直播,向全国展示内蒙古神经外科团队的精湛技艺。
科研医疗协同共进
激发学科发展强劲动能
神经系统疾病诊疗中心设施完备,建有医学研究中心实验室、标准化生物样本库以及独立的颅脑解剖实验室。近五年神经系统医学中心科研成果丰硕:承担科研项目150项,累计经费达788.4万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50余项、内蒙古科技厅科技计划11项;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1项。学术成果方面,发表SCI论文32篇、中华及核心期刊论文262篇;获批发明专利6项、实用型专利10项;完成成果转化项目3项,出版专业著作3部,参编指南15部。
在多学科合作上,神经系统疾病诊疗中心于2023年积极拓展,通过设立横向课题,携手日本名古屋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清华大学以及内蒙古多所高校,共同开展基础医学、医工结合等领域课题研究。同时,构建内蒙古自治区神经系统医学-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依托医工结合平台,深度探索基础医学病理生理机制,全力推动“基础-转化-临床”目标的实现。
提升影响力
树立学科品牌新形象
为提升学科影响力、树立全新品牌形象,中心多管齐下、精准发力。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高度重视专业团队打造与人才引进工作,成功汇聚了一批在神经系统疾病研究领域享有国际声誉的学科带头人,以及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中青年骨干人才,并以此为基础组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精英团队,为学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诊疗体系构建上,中心积极作为,建立了针对神经系统疾病疑难、危重症患者的精细化管理体系,以及高效的多学科联合诊疗体系。通过多学科专家的协同合作,为患者提供全面、精准、个性化的诊疗方案,有效提高了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切实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康复预后。
神经系统疾病诊疗中心始终致力于提升在国内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领域的影响力,以卓越的医疗服务和科研成果,为推动自治区神经系统疾病防治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