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成功为一名3岁先心病患儿实施自治区首例经皮可降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标志着医院结构性先心病治疗进入“可降解”时代。
患儿童童(化名)自幼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但一直未手术。近日,患儿在父母带领下来到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门诊咨询,主任医师郭俊晓接诊后为患儿进行了查体与评估,建议尽早手术治疗。
患儿入院后,医院心脏血管外科结构性介入团队联合超声医学科专家,为患儿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心脏超声诊断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患儿符合介入封堵手术指征。团队与患儿家属充分沟通病情及治疗方案后,决定采用目前最新的室间隔缺损全降解封堵器为患儿实施介入封堵手术。
术前,医疗团队进行了充分且严谨的准备工作。在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刘志平的统筹协调下,郭俊晓团队携手麻醉科、超声医学科、杂交复合手术室等多科室专家,共同为患儿施行可降解封堵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术中,心脏超声实时监测显示,封堵器形态、位置均处于理想状态,室间隔缺损已被完全封堵,且未发现室水平左向右分流现象。患儿在手术当日即转回普通病房,术后恢复情况良好,近日已顺利出院。
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因左、右心室之间的间隔存在缺损导致血液异常分流,会给患者带来左、右心负荷加重、肺动脉高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等风险,根治需要据病情行外科开刀手术或介入封堵手术治疗等。此次可降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成功应用,填补了自治区在该项技术领域的空白。这一突破为自治区及周边地区受先天性心脏病困扰的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先进的治疗选择。科室将继续秉持务实创新的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提高区域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作出更大贡献,让更多心脏大血管疾病患者重燃“心”的希望。
来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