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援二连医疗队 张田)6月4日,二连市疫情告急,接到自治区卫健委的通知,还在隔离休整期的援沪医疗队15名队员主动请缨与医院紧急抽调的20名医护人员组建成附属医院援二连医疗队,驰援二连浩特市方舱医院的管理及医疗救治工作。医院保健所所长周丽华再担重任,任自治区医疗队副领队兼医疗组组长、白智刚任管理组组长、夏凌任护理组组长、李莉任院感组组长、王艳华任后勤保障组组长。

二连浩特市方舱医院是自治区首个正式投入使用的方舱医院,本次管理团队的组长全部由附属医院的专家老师担任。虽然这支队伍有着管理上海张江方舱医院的宝贵经验,但是面对二连浩特市方舱医院系统、流程不同,配套设施设备还不尽完备等实际问题,大家确定了新的工作宗旨:因地制宜、迎难而上、从零开始。“附院速度”就是分秒必争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在周丽华所长的带领下,大家把指挥部临时安在了马路边、安在了板房中、安在了帐篷里......







二连浩特早晚温差大、风急、紫外线强,初到二连,自然环境先给了医疗队一个“下马威”。再恶劣的环境也挡不住大家积极抗疫的热情和决心,担任各组组长的附院专家们发扬“南湖红船精神”,把指挥部设在了马路边上,第一个“碰头会”就在这里召开了。面对眼前的困难,周丽华笑着鼓励大家:马路边上一蹲,咱们照样能解决实际问题。她的幽默深深感染了大家,这个难忘的“风中碰头会”细化了分工、梳理了流程,为接下来医疗队顺利开展各项工作打下了基础。
一顶蓝色的应急帐篷,一张办公桌、三张简易折叠床,自治区首家二连浩特市方舱医院医疗救治指挥部就在这顶帐篷里诞生了。
指挥部成立后面临的第一道难关便是解决配套设施问题。这一次,大家不仅是治病救人的医务人员,还是自治区第一家方舱医院的建设者、亲历者。面对医护人员穿脱通道需要改造、舱内医疗救治仪器不足、卫生间排污系统亟待升级,舱外警戒围栏、应急灯、配套水电维修、垃圾处理、保洁、安保人员等等问题,都是由附院管理团队与当地政府、各级部门进行紧急沟通协调解决的。

方舱医院开诊前,舱内舱外联动,大到设施设备再做测试,小到为患者准备的牙刷、牙膏清点确认,紧锣密鼓中,方舱医院顺利接收了第一位患者。由于信息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只能手工登记患者的信息,经验丰富的附院团队又通过指挥部与当地政府沟通协调,建立局域网、指导信息系统的使用、模拟办理入院流程、建立患者信息搜集、统计机制,这顶蓝色帐篷里记录了困难一次次被迎刃而解的欣喜。
帐篷指挥部也有“团聚”的时刻,为了出色完成二连浩特疫情防控任务,也为了不负医院的嘱托和全院同仁的关心惦记,当大家结束各自岗位上的忙碌,管理团队坚持每日召开的“晨交班例会”变得尤为珍贵。把日常工作做细做实,是赢得胜利的基础和保障。各组组长利用例会进行医疗救治工作的汇总交流、制定岗位人员的职责,研究查房、诊断、治疗、病历书写、专家会诊、转诊工作的制度、流程、方案;针对感控、护理工作进行汇总反馈、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各类数据报表的收集,转院、出院的患者信息报送及与相关部门的工作对接,方舱医院的安全运行、患者的治疗救治、队员的衣食住行,所有的问题都在这里化成了附院人口中的“不是问题”!而这句话背后却是领队、组长、队员们“当天睡、当天起、持续工作”的辛勤付出,他们的“能克服、不怕苦”被这顶帐篷指挥部悄悄地记录了下来!
.jpg)
.jpg)
.jpg)
在首都的正北方,有最坚挺的生态和安全屏障,内蒙古人民在这里为祖国站岗,面对疫情,附院人始终走在抗疫队伍的最前方,他们的白衣被赋予了战衣的忠诚和荣光。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刻,附院人高声喊出:到!
每一个无畏的身躯里,悦动着最懂人间大爱的侠骨柔情,他们以心暖心、敬佑生命,逆行的这群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附院人!
媒体看附院:内蒙古晨报报道我院援二连医疗队

|